导航
本研究选取黄土高原典型农业土壤(塿土)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培养模拟实验,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碳矿化对干湿交替不同湿润强度(5%25%和5%36%)和循环次数(1至4次)的响应模式。研究根据结果得出,干湿循环降低了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湿润强度越高引起的呼吸脉冲越大。干湿循环过程中,再润湿后引起呼吸的脉冲不能充分补偿干燥期的低呼吸速率,使得CO
土壤水分对微生物群落性质及生物活动至关重要,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导致的干旱-再湿润过程,可能会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壤微生物特性和微生物介导的土壤碳循环产生较大影响。土壤中含有大量碳储量,可能在微生物群落和大气环境之间进行相互反馈,但不同强度的干旱-再湿润过程对微生物特性和呼吸行为的影响仍尚不清楚。
本研究选取黄土高原典型农业土壤(塿土)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培养模拟实验,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碳矿化对干湿交替不同湿润强度(5%25%和 5%36%)和循环次数(1至4次)的响应模式,以5%、25%和36%的恒定水分条件作为对照。根据结果得出,5%36%干湿循环处理下的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降低幅度大于5%25%处理,但是真菌在不同润湿强度下的多样性和丰富度相似。细菌群落的聚类主要受湿润强度的影响,不受循环次数的影响,而真菌群落皆不受循环次数和湿润强度的影响。细菌共现网络的相互作用较复杂,4个循环后的网络节点数、边数、平均度、直径和平均聚类系数较高,而线个循环后共现网络的相互作用比经历四个循环后更复杂。复湿引起明显的呼吸速率脉冲,且复湿强度越大,脉冲强度越大,脉冲强度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干湿交替处理的CO2累积排放量低于恒定湿润条件,5%36%干湿循环处理的净减排量是5%25%处理的1.18倍。干湿交替引起呼吸的脉冲不能充分补偿干燥期的低呼吸速率,使得CO2的净排放量降低。本研究为黄土高原农业系统土壤碳库维持提供了理论依据。
焦盼盼(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9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壤侵蚀与碳循环。
聂小东(通讯作者),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是做生源要素循环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李忠武(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主要是做土壤侵蚀与碳循环、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
4. 氮添加对白羊草地群落中不同功能物种植物-土壤-微生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8. 水稻生育期二氧化碳升高和氮肥施用对收获后土壤团聚体中根际沉积碳去向的影响
4.土壤颗粒和水分相关因子驱动了锡林河流域河床-河漫滩-阶地连续体细菌群落的分异
9. 重金属污染土壤热固化修复再利用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体系构建
2. 在微田间实验中施肥和杂草物种丰富度对土壤线. 植物资源输入对土壤线虫能量通量的影响受气候和植物资源类型的影响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共同主办,SpringerNature海外发行。报道领域包括:土壤生物多样性、土壤互营和食物网、土壤微生物组、土壤植物相互作用、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土壤生物修复和恢复、土壤多功能性、土壤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土壤生态过程的突破性技术、新理论和模型。栏目包括但不限于:letter to editor, perspective, review, rapid report, research article, commentary, SEL digest。出版模式
快速出版:加速审稿,以CAP模式快速发表。出版费用:免一切费用,包括审稿费、彩图费、出版印刷费等。
SEL优先快速发表高质量论文。如需快速抢发的优秀论文,可直接与编辑部联系主编将亲自处理,文章投稿后两周内上线。
由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前沿》(Frontiers)系列英文学术期刊,于2006年正式创刊,以网络版和印刷版向全球发行。系列期刊包括基础科学、生命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四个主题,是我国覆盖学科最广泛的英文学术期刊群,其中13种被SCI收录,其他也被A&HCI、Ei、MEDLINE或相应学科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力。系列期刊采用在线优先出版方式,保证文章以最快速度发表。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只是出于传递信息的需要,并不代表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别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若不希望被转载或者可以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共同推动出版伦理科研诚信建设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约翰威立国际出版集团共同发布《负责任署名——学术期刊论文作者署名指引》(蓝皮书)
最新产品
网站地图html网站地图xml Copyright © 2010-2019 www.tuoyankeji.com 档案室除湿加湿净化消毒一体机 bob多特蒙德赞助商_官网在线登录 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杭州留和路一号 浙ICP备19003222号-2